青年失業率還有水份? 官媒揭地方大學一招「創造」就業

社會熱點

發布時間: 2023/07/28 15:51

最後更新: 2023/07/28 17:10

分享:

分享:

內地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「百日衝刺」行動正在開展,各高校採取措施幫助學生就業,教育部也明確要求加強就業數據的核查,但官媒調查發現,部分高校對就業率頂風作假。

新華社旗下期刊《半月談》報道,有學生表示,所在班級的輔導員在微信群組告訴他們,「找不到工作就在填表時寫『靈活就業』」、「碰到調查就說在做自媒體」;還有家長反映,學校要求「如果『就業三方協議』不蓋章就拿不到學位證」。一位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透露,最近進入高招時間,學校對外宣稱「90%的就業率」,實際上今年只有20%的畢業生找到工作。

報道指,就業率失真背後,高校有自身的利益考量。一段時間以來,就業率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依據,其經費撥款、專業設置、招生規模、績效考核等等都與之掛鉤。就業數據不好看,不僅難跟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交代,也會直接影響高校考核。在利益驅使下,部分高校為了粉飾數據,不惜「注水」作假。

6月內地青年失業率21.3%創新高 7月料續升

北大教授:青年是犯罪主體 失業不利社會安定

但如此作假,既掩蓋真實的就業信息,不利於精準施策,也是一次錯誤的誠信教育,危害不淺。值得關注的是,一些尚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,不得已找門路來完成任務,滋生了網購平台上就業協議蓋章的「生意」。

今年6月,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,16至24周歲青年當中失業的總共有600多萬人。新形勢下,對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更應該感同身受。有關學校要本著對學生負責、對上級負責和對自身負責的態度,實事求是地規範就業信息採集,拿出更加務實之舉,和全社會一道扎實地幫助學生就業創業。

報道強調,真實是做好就業信息採集的底線也是紅線,就業率「注水」問題決不能聽之任之,必須要嚴查嚴管。惟截至發稿,相關文章已從多個平台移除。

責任編輯:易燕丹

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,Bookmark hket.com中國頻道

立即讚好《香港經濟日報 hket.com》粉絲專頁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